根治砌块建筑墙体(轻质隔墙板)裂缝途径的探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总结目前解决砌块建筑墙体裂缝方法的利弊,试图寻求一种根治砌块墙体裂缝的方法
〔关键词〕砌块 裂缝 传统方法 结构体系 外砖内块 EPS外包
一.砌块建筑墙体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裂缝的发生与存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这已是为长期实践所证明的一个事实。对普通建筑物来说,裂缝的存在与发展,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一般并不太引起用户的关注,只有专业人员才会去研究它的发生原因、发展趋向及其后果。但对砌块建筑这种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物而言,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甚至成为阻碍和制约砌块建筑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一是砌块建筑目前还不普遍,新的东西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砌块建筑的外墙裂缝较之粘土砖建筑容易引起雨水渗漏,而且难以修理,这点在南方地区尤为突出。为此砌块建筑遭致种种非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砌块建筑墙体裂缝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国内已发表了很多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根据我们多年的实地观察和分析归纳,认为砌块建筑墙体裂缝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砌块自身因素:
混凝土凝固时的收缩现象,是引起砌块自身收缩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收缩量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据资料记载,混凝土的收缩量在龄期一个月时约完成50%,三个月后收缩量增长速度缓慢,一般在一、 二年后方趋於稳定。 因此即使砌块按28d龄期出厂,砌块墙体也仍然会有微小的收缩裂缝出现,只是开始产生的微小发缝不容易被发现而已。而这种裂缝常常和其他的裂缝因素相合并,出现和砌块形状相同的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⑵结构上的力学因素:
地基的差异沉降、构件的变位(挠曲、转角等)、局部承压等因素均能引起砌块建筑墙体出现各种裂缝如阶梯缝、锯齿缝、水平缝等各种形状的裂缝。
⑶建筑上的物理因素:
建筑的物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再则是已成型的混凝土的湿胀干缩现象,这两种因素均能引起砌块墙体裂缝。
砌块墙体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的现象已是人所共知的了。这主要有顶层纵墙特别是南纵墙所出现的八字缝或水平缝;当建筑物跨度较大时,顶层内横墙外侧上部所出现的八字缝;以及内纵墙所出现的斜裂缝或山墙上在有内纵墙处所出现的锯齿形裂缝等。
砌块墙体因混凝土湿胀干缩而出现裂缝的现象多半是因为施工或管理不当,致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砌块发生受潮湿后又乾燥的过程,因混凝土湿胀率大於干缩率几乎是一倍而使砌块墙体出现的一种收缩裂缝。
⑷施工因素:
施工因素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材料因素,二是操作因素。
施工中的材料因素表现为使用提前出厂的砌块,砌筑砂浆或粉刷砂浆的含泥量过大、级配不好或粒径太细等。
施工中的操作因素如砌块受潮、砌筑或粉刷中浇水过多、砌筑时砂浆不饱满、粉刷砂浆稠度较大、粉刷收浆时间不当、屋面封顶季节不好以及未及时上保温层等。
⑸物业管理因素:
砌块建筑的物业管理因素也相当重要,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野蛮的二次装修,最易引起砌块松动,或引起砌体内部应力重分布。此外能否对建筑物的外粉刷、涂覆、饰面、排水系统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理等也是防止砌块建筑墙体发生裂缝的重要方面。
二. 解决砌块墙体裂缝的传统方法及其缺陷:
目前防治砌块墙体裂缝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曰“抗”。
这类方法主要是针对热胀冷缩的温度裂缝。其论点是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低,不足以抵抗由於材料或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应力,而以配筋的方式来承受温度应力。如增加水平拉结筋,增加芯柱、构造柱等。一般来讲,这类方法收效甚微,只能起到减少裂缝或使裂缝分布均匀一点的作用。
二曰“放”。
这种方法主张采取用释放温度应力的办法来减少由於热胀冷缩所产生的裂缝。如在屋盖处加一层油毡垫层,使屋面可自由伸缩,以减少纵墙两端的温度裂缝。这种方法虽见有人提出,但从未见到有何处实施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全国大部份都是地震区,可自由滑动而又能可靠传递地震力的构造方法很难解决。即使真的实施,在屋盖下的一道水平缝又何从处理?也是一个新问题。
三曰“防”。
这是一种对症下药的综合处理方法,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下略作叙述:
⑴材料方面:
保证砌块的出厂龄期和合格的含水率。
⑵设计方面:
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地基的差异沉降;
保证构件的刚度;